由《强激光与粒子束》期刊、《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与辐射》期刊编委单位共同发起,“第五届全国强激光与粒子束前沿学术研讨会”定于2025年4月18-21日在昆明市召开。会议由北方夜视科技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和云南大学领衔承办。大会旨在交流我国高能激光与粒子束技术领域理论、实验与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,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团队和科研人员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。诚邀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人员投稿参会。
最新-第五届全国强激光与粒子束前沿学术研讨会第二轮通知
第五届全国强激光与粒子束前沿学术研讨会-第二轮通知2025-03-26.pdf
时间:2025年4月18—21日(4月18日报到)
地点:云南省昆明市,昆明古滇名城皇冠假日酒店(昆明市晋宁区环湖南路18号)
指导单位:中国核学会
主办单位:
《强激光与粒子束》编辑部、《Matter and Radiation at Extremes》编辑部
承办单位:
北方夜视科技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
云南大学
等离子体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
红外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
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
先进激光与高功率微波全国重点实验室
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全国重点实验室
中子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
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与效应全国重点实验室
中国核学会辐射物理分会
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脉冲功率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
协办单位:
中国(绵阳)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
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
(持续增加中... ...)
大会组织委员会
大会名誉主席:
杜祥琬院士、范滇元院士、张维岩院士、范国滨院士、邓建军院士
大会主席:
郑万国(中物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)
丁永坤(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)
唐 淳(中物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)
张建德(国防科技大学)
黄文华(西北核技术研究院)
唐传祥(清华大学)
彭述明(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)
大会共主席
姬荣斌(北方夜视科技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)
张 力(云南大学)
大会执行主席
赵宗清(中物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)
赵 俊(北方夜视科技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)
姜泽军(云南大学)
晏成立(中物院科技息中心)
委员:
蔡洪波 陈 民 陈明君 陈亚洲 程鑫彬 丛培天
杜应超 冯 超 冯国英 冯 鹏 高妍琦 巩华荣
郭建增 韩 伟 胡明列 黄洪文 吉亮亮 焦 毅
金玉奇 孔伟金 李洪涛 李 化 李 平 李 庆
李任恺 李相强 李新阳 刘 崇 刘庆想 鲁 巍
鲁燕华 罗 文 吕 冲 马弘舸 冒立军 蒙 林
宁 辉 皮良文 乔 宾 秦 风 邵 涛 唐晓军
佟存柱 王立锋 王 琳 王 勐 王鹏飞 王 璞
王伟民 王小军 王小林 王 钊 吴 岱 吴思忠
向 导 谢彦召 许晓军 许 雄 闫 锐 颜学庆
晏 骥 余道杰 余 亮 余同普 袁建强 张 军
张 喆 张自成 赵永涛 仲佳勇 周东方 周申蕾
周维民 朱礼国 朱少平 朱文越 朱 晓 邹晓兵
大会秘书处
秘书长:张兴、黄 越、赵海生
成员:张保朝、赵 恒、褚祝军、罗龙英、郭治町、杨帆、王 涛、刘玉娜、汪道友、黄 颖
支持媒体:
《强激光与粒子束》期刊、《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与辐射(英文)》期刊、《现代应用物理》期刊、
《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》期刊、《应用光学》期刊、《红外技术》期刊、《量子电子学报》期刊
《高功率激光科学与工程》期刊。
会议主题:
一、强激光物理与技术:高能激光、高功率激光、超短超强超快激光、自由电子激光;光束特性、传输与控制;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;激光材料、激光器件;自适应光学、非线性光学。
二、惯性约束聚变物理与技术:惯性约束聚变理论、实验、诊断、制靶、驱动器; 高能量密度物理现象与物质性质、强场物理、实验室天体物理、激光等离子体物理。
三、高功率微波技术:高功率微波产生机制,高功率微波传输与发射、效应与防护、测量与诊断;太赫兹技术;高功率电磁环境。
四、脉冲功率技术:脉冲功率源、储能技术、脉冲形成与调制技术、开关技术、放电与绝缘技术、测量与诊断技术。
五、粒子束及加速器技术:加速器原理与束流动力学;粒子束产生、聚焦、传输技术。
六、核科学与工程:中子物理、核电子学、抗核加固、核技术。
七、专场-高端科学仪器与智能装备:
(1)瞬态诊断技术与科学仪器:超快光电成像、宽光谱测量、先进X射线成像、X射线测谱、先进核探测、高带宽脉冲采集等。
(2)智能装备:先进制造装备、智能诊断仪器、诊断机器人、装备自动化、智能控制等。
(3)大科学装置智能管控:装置智能运维、测试仪器群集成控制、综合诊断系统、信号智能分析与数据管理等。
(4)科学仪器数字化技术:数字化仪器开发、多物理场联合仿真、智能化仪器等。
(5)高端科学仪器与智能装备相关的前沿交叉科学技术。
八、专场-高能量密度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(LPI)
(1)集束条件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:集束LPI理论、数值模拟、实验、诊断、等。
(2)间接驱动条件下的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:受激拉曼散射、受激布里渊散射、束间能量转移、等。
(3)直接驱动条件下的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:束间能量转移、束靶耦合效率、辐照均匀性、等。
(4)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的抑制方案:束匀滑、大宽带、STUD、外加磁场、弹簧光、等。
九、强激光与粒子束领域相关的前沿交叉科学技术。
会 务 总 联 系:王 涛(0816-2485753,13183431142微)
论文投稿咨询:刘玉娜(0816-2496330,18190641027微)
汪道友(0816-2485753,18011110248微)
会议网站维护:黎尧岚(0816-2485773,19985866987微)